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088篇
  免费   354篇
  国内免费   151篇
教育   6620篇
科学研究   1923篇
各国文化   14篇
体育   501篇
综合类   619篇
文化理论   6篇
信息传播   910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50篇
  2022年   297篇
  2021年   557篇
  2020年   571篇
  2019年   379篇
  2018年   164篇
  2017年   185篇
  2016年   205篇
  2015年   374篇
  2014年   852篇
  2013年   775篇
  2012年   963篇
  2011年   958篇
  2010年   638篇
  2009年   567篇
  2008年   517篇
  2007年   538篇
  2006年   569篇
  2005年   415篇
  2004年   326篇
  2003年   237篇
  2002年   188篇
  2001年   108篇
  2000年   57篇
  1999年   26篇
  1998年   22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4篇
  1989年   2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摘要: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出要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加快推进体育强国建设。随着“健康中国”上升为国家战略、居民消费升级需求日益加深,我国运动休闲特色小镇的发展路径显得尤为重要。在此背景下,专家学者和业界名流齐聚北京大学,集思广益、畅所欲言,为特色小镇献计献策,共商特色小镇建设合作大计。此次中国体育产业高峰论坛分论坛以“运动休闲特色小镇”为主题,对运动休闲特色小镇这个概念进行了全方位、系统性的深刻剖析,并结合运动休闲特色小镇相关成功实践经验,从前期策划、设计、投资到后期的建设、运营,再到内容为王、跨界融合、聚集建构效应,多层次、多角度阐释了运动休闲特色小镇建构的内在机理和方法,为建设运动休闲特色小镇事业,开创全新体育文化产业格局提供了切实可行的路径。  相似文献   
12.
为在电动汽车推广初期提升其在物流配送领域的接受度,缓解途中驾驶人员的"里程焦虑",对电动汽车充电站的选址和定容进行合理规划。不仅考虑驾驶人员为给电动汽车充电而愿意偏离最短路径行驶的偏差路径,还考虑电动汽车进入充电站后的等待时间,提出一个双目标混合整数规划模型。以偏差路径中的车流量来模拟充电需求,以最大化满足路径中需求与最小化平均等待时间两个目标之间的相互平衡作为衡量选址和定容合理性的指标,从而得到充电站的合理规划。结果表明:单次充电行驶里程、偏差距离和服务速率对充电站的选址和定容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3.
体医融合是获得健康的根本法则之一,是民族健康强盛的必然要求。探索我国体医融合之路,必须基于文化自信,紧跟时代主旋律,借鉴传统体育和中医融合的历史经验及其启示。仔细体会传统体育中武术、养身体操等运动对体医融合的贡献,在学习借鉴传统体育和传统医学的基础上,探讨如何走出一条政府主导、社会协同、学校先行、法制健全的协同发展道路。研究认为体医融合试点践行中,可以在以下四个方面加大力度:制度保障,法规护航;培养人才,科学指导;学校为主,三教合一;媒介传播,课程参与。  相似文献   
14.
[目的/意义] 图书馆肩负着实施科普教育的法定职责,拥有品种多样、内容丰富的科普文献与信息资源的图书馆,在开展科普教育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图书馆科普教育起步比较早,2005年,中国图书馆学会成立科普与阅读指导委员会;但在图书馆业界,科普教育只是零星的点缀式服务创新探索,尚未成为常态化服务项目。在依法治馆、创新发展的新时代,寻求图书馆科普教育发展路径具有较强理论和实践意义。[方法/过程] 通过互联网、微信等社交网络平台,对图书馆科普教育基地建设的状况进行调研,从基地等级、基地类型、基地数量、区域分布、有效期限以及认定依据等方面进行深入分析,并对图书馆实施科普教育提出发展路径以供选择。[结果/结论] 图书馆科普教育应坚持基地建设与科普服务相结合、阅读推广与全民科普相融合、科普与游学并举等策略,走设施、资源、服务"三位一体"的持续稳健协调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5.
采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以信息技术为手段,以微课与高校大学武术课堂教学为研究对象,在界定微课的定义、典型特征的基础上,探讨开发武术微课必要性,明确开发制作高质量微课的五大要点(确定武术微课的选题,高精尖的设备和制作技术,教师的专业水平,素材的收集整合,微课设计微而全),并对实现微课与大学武术课堂相融合进行了理论分析并得出结论。本研究旨在为武术课程资源的新开发以及武术教学质量的提高提供可操作性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16.
体医融合和非医疗健康干预可以有效促进疾病管理与健康服务模式的形成,但体医融合项目治理初期仍然受到理念融合、体医融资、部门协同等因素的影响。该文以病毒、人体免疫与体育运动的体医融合关系视角,依据共生理论对体医融合项目的风险治理逻辑进行了阐述。采用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等对体医融合项目风险治理的相关个案进行了整理,并基于NVIVO11.0质性分析软件对体医融合个案进行识别分析,构建了体医融合项目风险治理的影响因素评价指标体系,包括13个一级指标30个二级指标。最后提出了体医融合项目风险治理的路径选择(1)将体医融合理念提升至构建公共卫生保障体系战略的高度;(2)落地变现体医融合项目购买方案;(3)打造政府精准购买体医融合项目区块链。  相似文献   
17.
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案例分析法、逻辑分析法等方法,分析得出当前我国体育社会科学成果转化的现状、问题及成因,并探究成果转化路径。研究认为:思想观念约制、内容形而上学、转化机制欠缺、结果检验风险、评价不甚健全等原因导致我国体育社会科学成果转化的条件相对弱势,转化效果不甚理想。我国体育社会科学成果转化需要通过解放思想,强化认知;打牢成果转化前期基础;找准成果转化策略等路径来推动成果转化,并以此推进我国体育社会科学成果转化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8.
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问卷调查法等研究方法,基于人民需求视角,对体育产业发展的动力进行探究,从体育产业经济属性、生活方式、健康需要三方面进行分析,从人民现实需要出发,提出体育产业发展路径,以人民需求视角,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为发展理念,分析我国体育产业发展的具体路径。  相似文献   
19.
以人民健康为中心,主动健康为导向,发挥全民科学健身在健康促进、慢性病预防和康复等方面的积极作用,把健康关口前移到健康维护和疾病防控,推动形成“体医融合”的疾病管理与健康服务模式,是健康中国行动的目标与任务。国家运动处方库建设是在健康中国战略指引下,在借鉴学习国外运动处方研究、推广和应用先进成果的基础上,通过对我国运动处方内容系统、运动处方师培训系统、运动处方应用系统的构建,通过健康人群、疾病风险人群、慢性疾病人群、功能受损人群、发展性障碍人群运动处方的制定及运动处方推广应用路径的选择,将我国运动处方的研究、推广和应用向着科学、严谨、规范、深入推进,让具有科学性、针对性、有效性、可操作性并适合中国人体质特点的运动处方惠及我国亿万民众,为增强国民体质、增进国民健康,实现健康中国目标做出应有贡献,为世界运动处方的理论与实践提供中国经验与借鉴。  相似文献   
20.
With the prevalence of digital technologies, various services have grown digitalized. Specific to the marketing section, multichannel has been gradually replaced by omnichannel, which aims to integrate all the physical and digital channels tightly. Although omnichannel has received considerable attention, there is still a dearth of research that theorizes the multi-faceted impacts of digitalization on omnichannel. This study thus extends social cognitive theory (SCT) to the digitalized context and contextualizes the digitalized customer and digitalized environment as mobile identity and channel integration quality, respectively. Moreover, based on the self-regulation process of human agency, we incorporate omnichannel self-efficacy, satisfaction, and habit as the agentic factors to interpret a customer’s conscious (ability and expectancy beliefs) and unconscious (automatic behavioral tendency) decision-making under the omnichannel setting. Through an online survey of 401 omnichannel customers, we find support for all the proposed hypotheses. Implications and limitations of this study are further discusse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